中国史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已成为青海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少数具有深厚积淀和学术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在青海省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本学位点是青海省仅有的两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也是省内唯一一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人文社会学科,对于提升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利用学科优势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释,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思政,坚持“以德润身,以德树人”。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扎实的中国史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合理,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水平研究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主要有先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明清西北史、法律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民国西北史等研究方向。
(四)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位点有专任教师25人,13名专兼职博导和7名硕导,在中国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历史地理四个二级学科招生。
(五)人才培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点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扎实的中国史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合理,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水平研究人才,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服务。本学科目前在校学生人数42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人,硕士研究生45人,本科生333人。本学科已为党政机关、教科研系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部门和行业培养各层次历史学专业人才1000余人,主要服务于西部基层教育行业。
(六)培养条件
本学位点2013年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现拥有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的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拥有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和地方文献研究中心等多个青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中注重中国史传统研究主体领域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地域性研究,强调从“边缘地带”研究“中国”的学术视角,藉以拓展、深化和丰富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民族与宗教元素突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汉藏边界地区历史的研究,成为本学位点学术研究的特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本学科已在暨古代社会形态、隋唐史、明清史、寺院经济与僧官僧籍制度、青藏区域史、法律社会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科积淀丰厚,特色鲜明,在青海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发挥着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2021年,本学位点引进青年博士两人,招收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2人,科研团队进一步扩大,博士师资占比超过70%,有效缓解了学术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有1名教师通过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4名教师通过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导师队伍得到了壮大。在招生方向方面,在既有招生方向之外,新增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西古代文明比较两个小方向,完善了本学位点的整体布局。
在科学研究方面,2021年度本学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1篇(核心刊物1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共获批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级社科项目2项,各项指标均创新高。目前本学科共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8项,省级重点项目1项,省级一般项目2项。同时,在2020年青海省首届科学奖(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评选中,论文类一等奖一项,著作类三等奖一项,论文类三等奖一项。获2021年“社科文献年度十大好书”一项。
在招生与培养方面,本学位点共有8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成功获取学位,1名硕士研究生成功考取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此外,新招收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研究生11人。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打开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本学位点一方面以教育援青为契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广州大学等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博导,为硕博士集中授课。另一方面,选派1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分别赴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
在学术交流方面,本年度学院教师外出学术交流8人次。2021年7月16-18日,承办的“多民族交流交融史暨第二届甘青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学者与会。在邀请专家讲学方面,1-8月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州大学、兰州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教授为我院师生讲学。10月之后受疫情影响,学院在线上公开举行“甘青民族走廊历史与文化”系列学术讲座,邀请中国历史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教授在线上开讲,来自社会各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硕博士生、文史爱好者参与了线上的学术活动,有效的提高了本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术团队的体量偏小。目前,本学位点共有25名专任教师,2名博士后科研人员。而内地高校的中国史博士学位点,专任教师人数大部分在60人以上,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水平院校的学术团队更是近百人之多。作为一个博士点学科,在激烈的科研竞争面前,学位点现有的团队规模显然已无法满足科研的需要。
2.作为博士点学科,学位点教师的人均科研产出偏低,高水平科研成果还比较欠缺。特别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科研项目上还未取得突破。
3.国际学术交流不足。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较少。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借助青海省人才计划,新引进2-3名青年博士,新招收2-3名博士后科研人员。使学术团队达到30人左右。
2.进一步完善教师科研考核的相关规定,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人均科研产量。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科研项目,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对选题,申报书进行指导,争取早日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零的突破。
3.借助藏族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等科研平台,为师生参加学术活动提供支持。适时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硕士、博士与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利用云端讲座方式探索疫情下学术交流的新模式。